首 页 关于国信 服务项目 财经资讯 政策解析 税收筹划 最新政策 咨询服务 国信动态 友好合作 联系我们
会员登陆
邮箱登陆
网站公告
本地链接
  • 国家税务总局
  •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 山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 临沂市人民政府
  • 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中国税务报电子板
  • 中华会计网校
  • 中税网
  • 查看新闻

    国信2014新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培训

    点击:5747次 发布日期:2015年1月17日

     内部资料 禁止翻印 

     

     

    • 一、2014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 

    • 1、整体结构 

    • 2、重大变化 

    • 3、主要特点 

    • 二、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填报思路和方法 

    • 三、2014年版41张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技巧及风险注意事项 

     

    •   一、2014新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概述 

    •  1、2014版申报表的整体结构 

    •   新版申报表共41张,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张收入费用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表,1张亏损弥 补表,11张税收优惠表,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张汇总纳税表。

    •  以企业为主体,在计算会计利润基础上,通过调整会 计与税法差异的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此外,兼顾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需要,以重要性、 普遍性为原则,设置多层架构的申报表。

    • 2、主要变化 

    • 由原来的17张增加到了41张,报表数量大幅增加,填报内容更加详细,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报表体系层次分明,共分为四级,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一级附表、25张二级附表和8张三级附表,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表中各栏次以及表与表之间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 纳税调整表变化最大,将境外所得、税收优惠项目从纳税调整表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派。税会差异调整计算的过程更加清晰直观,信息量更加丰富。 

    • 丰富信息采集,为后续管理、风险管理、纳税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起到备案作用。 

    • 3、2014版申报表的主要特点 

    • 架构合理 ,注重主体,繁简适度。 

    • 信息量丰富(有风险) 

    • 申报表是税务稽查的钥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稽查风险  

    • 从表格设计方面来看,企业需重新学习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法规

    • 以后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申报表,最新政策会及时添加,作废取消的会删减。

    • 风险相关:税总发[2014]107号《关于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提出“(十三)加强风险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申报信息、第三方信息,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判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风险等级,与其他相关税收管理工作相统筹,分别采取案头评估、日常检查、重点稽查等方式分类实施后续管理,提高后续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四)强化信用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纳税信用管理,跟踪了解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后纳税人履行相关税收义务的信用状况,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人的满意度、遵从度。”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自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纳税人不如实填写纳税申报,有可能对企业的纳税信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自身的整体社会信用评价。

    • 二、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思路和方法 

    •   (一)总体思路和方法 

    •   1、企业通过对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填报或选择,排除无需填报的表单和项目。 

    •   2、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找出会计与税法差异的行为,进行纳税调整,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   (二)纳税调整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   1、仔细阅读填报说明(有瑕疵) 

    •   2、对会计与税法差异的行为进行精准判断 

    •   3、注意表内与表间勾稽关系 

    • 三、2014年版41张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技巧 及风险点的化解 

    • 目录及申报表单位:  纳税人在填报申报表之前,必须仔细阅读《企业所 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并根据企业的涉 税业务,进行执业判断,选择填报不填 报。 

    •   选择填报的,必须完成该表格相关内容的填报; 

    •   第1张表:《企业基础信息表》(A000000) 

    •  本表为必填表。主要反映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包括 纳税人基本信息、主要会计政策、股东结构和对外 投资情况等。 

    • (一)基础信息表的作用  

    • 1.是纳税人自行披露重要涉税基础信息的平台

    • 2.为税务机关后续管理提供企业重要基本情况

    • 3.为纳税人减负,如可替代小型微利企业年度备案资料

    • 4.可与征管信息系统内已有信息进行比对,提高税务登记信息质量。 

    • (二)设计思路 

    • 填报除税务登记信息以外与所得税相关的基本信息; 

    •   实现三个基本功能: 

    •   一是确定企业性质,小微企业、汇总纳税、所属 行业、规模 

    •   二是明确会计核算制度和所得税相关的核算方法; 

    •   三是了解企业股权结构及投资情况; 

    • (三)申报类型 

    •  正常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第一次年度申报为 正常申报” 

    • 更正申报的为   更正申报 

    •  更正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对已申报内容进行 更正申报的为更正申报;  补充申报:申报期后,由于纳税人自查、主管税 务机关评估等发现以前年度申报有误而更改申报 为补充申报

    • (四)基本信息 

    •   1.汇总纳税企业: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 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2012年 第57号)规定的跨地区经营企业总机构的,选择 “总机构”,选择的纳税人需填报《跨地区经营 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和 《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 2.所属行业明细代码 

    •   “103所属行业明细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GB/4754-2011)标准填报纳税人的行业 代码。比如

    • 所属行业代码为7010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可 以填报《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 税调整明细表》中第2129行; 

    •  所属行业代码为06**50**,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判断为工业企业; 

    • 3.从业人数 

    • — “104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 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指标, 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财税2009(69)号)
    Ø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 Ø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 Ø全年从业人数=月平均值×12   (此条可删除) 

    • Ø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 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 4.资产总额:依据和方法同“从业人数”口径,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 (五)主要会计政策和估计 

    •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   “20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  可选择多项。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 减法、年数总和法 

    •   2.“207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   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选择多项。 

    •   先进先出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 均法□ 

    •   个别计价法□    毛利率法□    零售价法□    计划成本 法□    其他□ 

    • (六)主要股东及对外投资情况 

    • — 1 .企业主要股东 

    • — “301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填报本企业投 资比例前5位的股东情况。包括股东名称,证件种 类(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身份证、护 照等),证件号码(纳税人识别号、组织机构代 码号、身份证号、护照号等),经济性质(单位 投资的,按其登记注册类型填报;个人投资的, 填报自然人),投资比例,国籍(注册地址)。 — 

    • 国外非居民企业证件种类和证件号码可不填写。 

    • — 2.对外投资 

    • — “302对外投资(前5位),填报本企业对境内 投资金额前5位的投资情况。包括被投资者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经济性质、投资比例、投资金额、 注册地址。 

    •  第2张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 申报表(A类)》(A100000)   本表为必填表。是纳税人计算申报缴纳企业所得 税的主表。 

    •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 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  主表体现企业所得税计算流程,即在会计利润总 额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扣除税收优惠数额,进行境外税收抵 免,最后计算应补(退)税款。 

    •   第一部分、利润总额计算 

    •  第1-13行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 度)口径利润表填报 

    • 第二部分、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   ()纳税调整后所得 

    •   第19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 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   纳税调整后所得=利润总额-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增 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 除+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    1.境外所得 

    •   第14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 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 (A108010)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 2.纳税调整增加额 

    •   第15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 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 调增金额列填报。 

        3.纳税调整减少额   第16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 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 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 调减金额列填报

    • 4.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   第17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 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 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 表》(A107010)填报。 

    •  5.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   18.18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 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 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 表》(A108000)填报。

    •  ()应纳税所得额 

    • 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 本行金额填零。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1.所得减免 

    •   第20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 (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 注意:国税函[2010]148(被总局201463号公 告废止: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 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 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 项目所得抵补。 

    • 注意事项: 

    •  《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 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 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 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  注意:应税项目收入与减免税项目收入划分,在 会计上容易实现,但在成本费用划分有难度。一 般可归集减免税项目的直接成本,再对期间费用 按合理方法(如销售额法)分配。 

    •  特别注意:由于期间费用分配计算是在会计核算 系统和报表之外完成的,因此企业要保留计算依据和过程! 

    •  【案例分析】如x公司既有应税项目,又有免税项目, 计算免税项目的结果为100万,则在获批后,直接纳 税调减,无论应税项目盈亏。 

    •   但是:如计算免税项目的结果为—100万,而应税项 目结果为150万,税务如何处理? 

    •   根据国税函[2010]148号: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 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 目所得抵补。 

    •   因此,应税项目150万元时,应对免税项目的亏损 额—100万进行纳税调增,仍按150万元纳税,该亏损 额留待以后年度免税项目所得弥补。 

    • 根据填表说明: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 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 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 数。 

    •  填表过程:会计利润50万元,假设无纳税调整项 目,纳税申报表主表19纳税调整后所得为 

    • 50万元,而第20所得减免的填表说明明确 本行小于0时填写负数,于是19行(50万)-20行(-100=150(万元) 

    • 因此,填表说明并不支持148号文件的作废! 

    •   总局现在的政策口径是允许应税与免税的所得 与亏损相互弥补! 

    •   所以,填表说明应改为:20行小于0时,以填报! 

    •   则填表过程:会计利润50万元(150—100), 

    •   19行(50万)-20行(0=50(万元)! 

    •  2.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  第21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 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 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   3.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第2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 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 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 第三部分、应纳税额计算 

    •   ()应纳所得税额 

    •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 

    •   1.应纳税所得额 

    •   第23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 本行金额填零。 

    •   2.税率 

    •   第24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  ()应纳税额 

    •   应纳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抵免所得税额 

    •   1.减免所得税额 

    •  第26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 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 明细表》(A107040)填报。 

    •   2.抵免所得税额 

    •   第27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 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 

    • (A107050)填报。 

    •   3.应纳税额 

    •   第28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 -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   1.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   第29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 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 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填报。 

    •   2.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  第30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 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 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 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填报。 

    •  (四)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 =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   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第3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   2.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  第32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 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 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  (1)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  第34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 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 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 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填报。 

    •   (2)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  第35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 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 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填报。 

    • (3)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 所得税额 

    •   第36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 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 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 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 表》(A109000)填报。 

    • 第四部分、附列资料  

    •   1.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   第37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 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 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 税额。 

    •   2.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 

    •   第38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 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 入库所得税额。 

    •  第3张表:《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 

    •  本表适用于一般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取得收入情况 

    • 注意:按照会计口径填表企业的营业收入,便于 后期税务机关利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信息和企业 报送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风险比对,减少不必要 的差异导致比对风险异常!   视同销售收入,本表不填! 

    • 注意事项: 

    • (一)第25行“汇兑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企业外 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形成的收益应确认的收入。 

    • (该项目为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兑收益计入财务费用,《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汇兑 损失计入财务费用;   

    • (二)第26行“其他”:填报纳税人取得的表上项目 未列举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纳税人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 整确认的收益,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纳税人取得 的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 金收益等。 

    • 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确认的收益 

    •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 规定: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 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 这种情况下会计与税收之间无差异

    •  但是相反情况下,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 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 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此情况下,长期股权投 资的计税基础仍保持初始投资历史成本不变,但计入 当期损益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 为应税所得。 

    •  【案例分析】甲公司于201111日购买乙公司30%的 股权,购买价为350万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则长期股 权投资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均为350万元,会计与税收 之间无差异。 

    •  如果甲公司的购买价为28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甲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 280万元。其在投资 时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300万 元,其间的差额 为20万元,甲公司应同时借记长期 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  会计分录为: 

    •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3 000 000 

    •  货:银行存款 2 800 000 

    •  营业外收入 200000   

    • 本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280万元,同 时会计核算中的营业外收入20万元先填入本表,但是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再作纳税调减处理(在哪减?)

    • 第4张表:《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  本表仅适用于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填报,反映金融企业按照企业 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收入情况。 

    •   第5张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 

    •  本表适用于一般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发生成本费用支出情况。 

    •   注意:按照会计口径填表企业的成本支出,减少不必 要的差异导致比对风险异常! 

    •   视同销售成本,本表不填! 

    • 注意事项: 

    • (一)从“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和“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报。 

    • (二)第24行“坏帐损失”: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各项坏帐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 填报) 

    •   (三)第25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 填报纳税人各项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 第6张表:《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 

    •   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金融企业纳税人 填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 融企业。纳税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填报 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 

    •  第7张表:《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 出明细表》 

    •   本表适用于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 及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民 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查账征收居民纳 税人填报。纳税人应根据 事业单位收入、 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事业单位支出、 民间非营利组织支出等分析填报。

    •  第8张表:《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 

    •   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 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的查账征收居民纳税人 填报。纳税人应根据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科目分析填报 

    • 注意事项: 

    •   (一)按照会计口径填报,减少比对异常。 

    •   (二)向境外支付的相关明细项目的金额单独填报。

    •  第9张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 

    •  适用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纳税调整的纳税 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 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会计处理、税法规定,以 及纳税调整情况。 

    •  本次修改后的申报表,将所有的税会差异需要调整的 事项,按照收入、扣除、资产、特殊事项、特别纳税 调整等,设计了15张表格(1张一级附表,即纳税调整 项目明细表,12张二级附表,23级附表

    •  变化: 

    •   一是将境外所得和税基优惠项目从纳税调整项目中剔出

    •   二是增设了四、特殊事项调整项目”; 

    •   三是纳税调整项目不再与收入费用明细表发生交叉

    •   四是调整设置了14张附表。 

    •   填报: 

    •   数据栏分别设置账载金额税收金额调增 金额调减金额四个栏次。 

    •   “账载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 算的项目金额。 

    •   “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项目金额 

    •  “收入类调整项目税收金额账载金 额后余额为正数的,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   “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 账载金额税收金额后余额为正数的, 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其绝对 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 “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 得其他分别填报税法规定项目的调增 金额调减金额。 

    • 注意事项: 

    •  (一)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 

    •  《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中填报的数字,在本表调减!——调增栏封死! 

    •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调整 

    •   只能调增!——调减栏封死! 

    •  原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税会差异, 主要体现在对交易费用的处理上,会计上取得交 易性金额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 企业所得税处理时计入资产计税基础。 

    •  处置时调减(增加计税基础),在A105030(投资 收益调整表)填报。 

    • (三)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浮盈、浮亏,税法不 予认可。 

    •   在持有期间作反向纳税调增(减)。 

    • (四)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如分期付款方式 

    •   外购固定资产如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如分期付款方式, 且在合同中规定付款期限较长,一般在3年以上。新 准则(4号、6号)要求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 而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

    • 但是,新税法仍坚持实际发生的支出为历史成本计价。由此会导致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成本小于计税基础,构成暂时性差异。 

    • 确定会计成本,其差额体 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 如何处理差异: 

     1、因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形成的差异,导致计提折旧的差额,在《折旧表》上应予调减。  

     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结转财务费用时 ,每年度汇算清缴时不得扣除,在本表应予调 增。 

    • (五)跨期扣除项目 

    •   填报维简费、安全生产费用、预提费用、预计负 债等跨期扣除项目调整情况。第1账载金额” 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跨期扣除项 目金额;第2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 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若第12列,将第1-2列 余额填入第3调增金额;若第1列<第2列, 将第1-2列余额的绝对值填入第4调减金额。 

    • (六)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 

    •  A105000(纳税调整明细表)41特别纳税调整 应税所得栏目可调增,也可调减。 

    •  08版申报表附表353行特别纳税调整项目,封闭 了纳税调减,导致只能调增不能调减。 

    •  案例:A公司借款给关联企业B公司资金,未收取 利息,因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且由于交易双方 存在税率差,因此导致了税款的实质性减少,税 务机关实施了反避税调整,决定A公司调增所得额 

    • 300万元,则M公司对应增加300万元利息费用,在 本表纳税调减。 

    •  第10张表:《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 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10  

    •   本表适用于发生视同销售、房地产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政策依据:国税函〔2008828号、国税发〔200931

    • 注意事项: 

    •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视同销售 

    •   1、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 之差异 

    •   税法也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确认 收入,因此二者无差异——本表不填。 

    • 2、使用账面价值计量属性时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之差异 

    •   7号准则规定,不具有商业性质或资产的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 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出资产的 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收益。 

    • 《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 称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 价值确定收入额。 

    • 前款所称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 的价值。 如果会计核算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仍存在纳税调 整问题。由于税法中要求此类资产交换也按市价 确认应税收入,因而产生税会差异。

    • (二)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视同销售 

         对于企业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是否需要视同 销售存在争议。因为,在《企业所得法实施条例》 第25条中并没有企业将财产用于投资需要视同销 售的规定。   但是,在本表中(第8行、第18行)政策予以明确: 需要视同销售!

       (三)其他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 

    •   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中对企业内部处置资产进一步规定: 

    •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 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 销售确定收入 

    •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 (二)用于交际应酬; 

    •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 (四)用于股息分配; 

    • (五)用于对外捐赠; 

    •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 结论: 

    • 会计——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 税法——资产所有权属的变化 

    •   (1)将财产、货物用于广告、样品时的纳税调整 

    •   会计处理:不做收入,根据具体用途,按产品的账面价值及应交流转税借记营业费用——广告 费、业务宣传费科目。 

    •   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上述行为应作视同销售处理,一方面应将不含流转税的产品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 面,上述会计核算中的营业费用在税前扣除时不 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15%。 

    •  案例:某企业用自产产品用于业务宣传,该产品 的成本是100,市场售价是150。企业会计处理为: 

    •   借: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 125.5 

    •  贷:存货 1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5.5 

    • 问题讨论: 

    •   视同销售收入150,视同销售成本100,视同销售 所得50。 

    • 特别提醒:企业内部陈列的样品因不存在物权转 移问题,会计核算中仍保留为“库存商品”账户 的余额,不应视同销售。 

    • (2)将财产、货物用于捐赠、赞助时的纳税调整 

    •  会计处理:不做收入,企业应按产品的账面价值及应交流转税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  税法中规定,上述行为应作视同销售处理,一方 面应将不含流转税的产品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 之间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上述 会计核算中的营业外支出等可能不得在税前全额扣除,从而形成永久性差异。 

    • (3)将财产、货物用于交际应酬的纳税调整 

    •   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中则明确规定要视同销售: 将自产产品用于交际应酬,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 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调整其视同销售所得; 外购商品作为交际应酬使用时,按购买价格确定其 视同销售收入。 

    •   会计上计入管理费用交际应酬费(招待费), 从而构成永久性差异

    • 特别提醒: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 

    •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 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   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 

    • 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特定业务计算的 

    •   1、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特定业务计算的 纳税调整   注意:本表第22-25行的填报中,房地产企业销售未 完工产品实际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 在会计核算中未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是可以扣除的。 

    •  2、房地产企业销售的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 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 

    •  注意:本表只是把其当期完工产品确认收入中对 应的以前按照预计毛利率确认的毛利额和当时实 际发生的营业税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转回 

    • 注意: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 会计确认收入,由于土地增值税没有清算,按照 会计谨慎原则预提的土地增值税进入的营业税金 及附加,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是不能扣除。 

    •  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42行 其他中纳税调增。 

    •  第11张表:《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A105020) 

    • 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纳税调整项目 

    •  本表适用于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纳税调整项目 的纳税人填报。   

    • 政策依据:国税函〔201079号、国税函〔2008875 
      

    •  1、《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条中规定了确认 计税收入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在《实施条例》及其他政策中又对三类收入作 出了一些例外规定。   

    • (一)《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 的实现。”

    • (二)《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租金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 实现。” 

    •  但是,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如果交易合同或 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 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 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 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   (三) 《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特许权使 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 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4.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5.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  6.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分得的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  由于《实施条例》中的上述规定(合同约定收款 日期)基本上都带有收付实现制的色彩,故与会 计准则处理之间会产生不同情形的差异。 

    •    以租金收入举例: 

    • 一次性收租税会无差异 

    •   [案例]:甲公司向乙公司出租房产一处,租期3年, 每年租金100万元。甲公司一次性收取乙公司支付 的租金300万元,收取时的会计处理为:借:银行 存款 300 贷:递延收益   300万 

    •   第一年会计收入处理: 

    •   借:递延收益   100万 

    •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万 

    •   以后两年结转收入的会计处理同上;由于国税函 [2010]79号规定,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 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因此, 税收收入与会计收入无差异 

    • 免租期税会差异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 [2007]14号)规定: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承租人 应将租期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 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免租期内应当 确认租金费用;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 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方法进行 分配,免租期内出租人应当确认租金收入。 

    •  [案例]:甲公司向乙公司出租房产一处,租期5年, 第1年为免租期,以后4年每年租金分别为80万元、 

    • 100万元、110万元、130万元。 

    • 甲公司 年中每年应确认的租金会计收入为 

    •   甲公司5年中每年应确认的租金会计收入为(80+100+110+130/5=84万元。 

    •  甲公司5年间企业所得税收入调整情况为: 

    •   第1年纳税调减84万元; 

    •   第2年纳税调减4万元; 

    •   第3年纳税调增16万元; 

    •   第4年纳税调增26万元; 

    •   第5年纳税调增46万元; 

    •  2、注意: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一次确认收入,但 税法分期确认收入。在本表第5行中进行调整。但 是,对分期销售的成本在税收和会计上的差异如 何填报?其他 

    •   3、注意:在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需要征税的政府补助填入本表。不征税的政府补助填 入《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 

    • 第12张表:《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 

    •  本表适用于发生投资收益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注意事项: 

    • (一)纳税人发生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并按税法 规定为减免税收入的(如国债利息收入等),本表 不作调整。处置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确认为损失 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 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

    • (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企业转让股权投资取得的所得为应税所得。 

    •  会计核算中,无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OR权 益法,至转让、处置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 金额与税法规定的原始计税成本往往不一致,所以计税在转让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计税所得与账面投资收益往往不相等,形成时间性差异。 

    •  税会差异处理方法: 

    •   1、先确定股权转让收入(会计与税收一般一致) 

    •   2、追溯最原始资金投入成本税收坚持历史成本 

    •   3、计算出计税收益 

    • 4、与当年度会计账面投资收益比较: 

    •   (1)计税收益大于账面投资收益,差额部分调增 

    •   (2)计税收益小于账面投资收益,差额部分调减 

    •  第13张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 表》A105040 

    •   本表适用于发生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 

    •  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 资本化支出,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 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 风险点化解: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 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  特殊的不征税收入: 

    •   1、财税[2011]7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 

    •   2、财税[2012]27——第五条明确,符合条件的 软件企业,按照财税[2011]100号规定,取得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款,由企业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并单独进行核算,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   注意: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一律在 本表填报,在第4列调减,在第11列调增 

    •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

    •        (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          1.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 (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特别提醒1:如果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而会计上也作为了营业外收入,因此会计和税收没有差异,无需填表。 

    •  特别提醒2:如果会计上作为递延收益(未做营业 外收入),而又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则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纳税调 整表)填报纳税调增。 

    •  第14张表:《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50 

    •   本表适用于发生职工薪酬(会计准则概念)纳税 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注意事项: 

    • (一)工资薪金支出   国税函[2009]3号文对合理工资薪金税前扣除” 强调5项原则,实质指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但并没有提出必须有社保关系(某些基层税务机 关提出此类要求) 

    • 201215号公告提出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 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都应区分 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 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 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  实务操作:支付的劳务派遣用工费用可能取得营业税发票(未来营改增后是增值税发票),也应计入应 付职工薪酬科目作为计提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补充养老、补充医疗保险等的依据。 

    •   但是,一般需在发票栏目上或清单上列明区分工资、 社保、福利费、管理费等具体数额 

    • 注意:正确区分“临时工工资""劳务报酬" 

    •   临时工是指具有固定工作岗位临时性招用的人员比如说保安、保洁等人员可能经常性变更甚至 两三天就换人但这个工作岗位在该单位是长期存 在的

    •   劳务报酬是指因临时发生的事项而临时招用的人 员.企业不设置该项固定工作岗位双方也不存在 雇佣关系比如厂房修缮、装卸搬运等.  需要劳务 费发票才能税前扣除。 

    • 注意:2014年新职工薪酬准则第三条规定:职工, 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 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 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 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 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 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 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  特别提醒: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准予税前扣 除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 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 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特别提醒:国有企业在国资委工资总额不变的情 况下,可能出现纳税调增的情况(因为加入了劳务工工资),未来可能需要采取提供服务的 方式。 

    •  (二)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   关于股份支付的税法规定: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 第18号公告 

    •   关于股份支付的会计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1 ——股份支付》 

    •   18号公告出台前,关于股份支付,总局原则: 以现金结算的股权支付可以扣除,以权益结算 的股份支付不可以扣除” 

    • 18号公告认可薪酬费用观点 

    •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实行的情况,上市公司实行 股权激励计划,实质上是通过减少企业的资本公 积,换取公司激励对象的服务;或者说,公司是 通过资本公积的减少,支付给激励对象提供服务 的报酬。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 税法》第八条规定,此费用应属于与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相关的支出,应当准予在税前扣除。 

    •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可看成是员工用劳务出资: 第一步,员工为公司提供劳务取得工资报酬。第 二步,取得的工资报酬又投资到公司。 

    • 实务处理 

    •   实务处理:  即员工什么时候行权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就在 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当年确认为工资薪金费用在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 股权激励计划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可否作为五项经费的基数

    • 答:可以,在新申报表予以反映。 

    •   1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 (A105060 

    •  纳税人根据税法、财税〔201248号文等相关规 定,以及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广告费和 业务宣传费会计处理、税法规定,以及跨年度纳 税调整情况 

    • 财税[2012]48号: 

    •   对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 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 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 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 除。 

    •   其他企业:15% 

    • 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其 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 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 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 至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 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按照上述 办法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计算在内。 

    •  (一)计算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的扣除依据的收 入可以包含视同销售收入。 

    • 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当年销售 

    • 本表第4行填表说明中写的是“填写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当年销售 (营业)收入”,且在表内、表间关系中,该行并不和主表(A100000)第1行有关联关系

    • (二)房地产企业特殊情况:预售收入可作为计 算扣除依据 

    •   在基础信息表上行业代码填报7010(房地产开发企业)时,扣除基数的校验值就会变为: 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行营业收入+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企特定业务纳税调 整明细表)第1行视同销售收入+23行销售未完 工销售收入-27行销售未完工收入结转完工开发产品收入

    •  第16张表:《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 

    •   本表适用于发生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税法规定予以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不在本表填报。 

    •   第17张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 

    •   本表适用于发生资产折旧、摊销及存在资产折旧、 摊销纳税调整的纳税人填报。 

    • 特别注意: 

    (一)本表第5列“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本年折 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 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不 含加速折旧部分。  对于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 得税前扣除。第58列税收金额应剔除不征税收 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额。 

    • (二)本表第6列“加速折旧额”:填报纳税人按 照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计算的折旧额。 

    •   (三)第7其中: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 资产加速折旧额: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扣除明细表》(A105081)填报,为表A105081相 应固定资产类别的金额。 

    •   (四)第10调整原因:根据差异原因进行 填报,A、折旧年限,B、折旧方法,C、计提原值, 对多种原因造成差异的,按实际原因可多项填报。 

    • 第18张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

    • 本表适用于按照财税〔201475号规定,六大行 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以及其他 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单项固定资产价值低于 5000元的一次性扣除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统 计情况。 

    注意事项: 

    (一)国税发〔200981号文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填报本表。 

    (二)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 (三)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 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 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 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   (四)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 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 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 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 

    • 

    •  1、税会处理问题:申报表填报说明、总局答记者问,明确,即企业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时,不需要会计上也同时采取与税收上相同的折旧方法。 在申报表填报上,存在先调减,再调增。

    •       2、新购进固定资产:时间:发票。2014年1月1日以后购买,并且在此后投入使用。设备购置时间应以设备发票开具时间为准。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取得设备的,以设备到货时间为准。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购置时间点原则上应以建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时间点为准 。

    •        范围:以货币购进的固定资产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            新购进全新的+新购进已使用过的   

    •  第19张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 表》(A105090 

    •  本表适用于发生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及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  政策依据: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一)正确划分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 

    •  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 失——实际资产损失 

    •  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57号文和25号公告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法定资产损失 

    • (二)正确处理清单申报与专项申报 

    •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 报扣除: 

    •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 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 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 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 废清理的损失

    •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 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 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 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 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  上述5类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 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 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 形式申报扣除。 

    • (三)正确掌握资产损失申报扣除的年度  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 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  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 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 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 2011年第25号公告: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 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 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 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 报年度扣除。 

    • 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 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 可以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 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年度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 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的, 应首先调整该项支出所属年度的亏损额,然后再按照 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并按前款规定处理。 

    •  【案例分析】:x投资公司2010年度未申报的股权转让损失,如何在2014年度汇缴时处理? 

    •   (1)收集证据 

    •   (2)中介机构鉴证报告 

    •   (3)专项申报 

    •   (4)调整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   (5)追补抵扣或申请退税 

    •   (四)关于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 

    •   政策文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号 

    •   本公告适用于201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 解析: 

    •  2014年第3号公告是2011年第25号公告的补充性政 策。 

    • 第一条: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零星失窃、报废、 废弃、过期、破损、腐败、鼠咬、顾客退换货等 正常因素造成的损失,为存货正常损失。存货正 常损失可以采用清单申报的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同时,企业在进行清单申报时,还需 要出具损失情况的分析报告。 

    •  12011年第25号公告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 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   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 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 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 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   何为正常损耗? 

    •   由于规定不够清晰,易引发税企争议。2014年第号公告对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正常损失予以明确! 

    •  注意:“零星失窃”与25号公告第二十八条区别! 

    •  第二十八条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 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 证据材料确认: 

    • (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 情况说明等

    • 2、出具损失情况的分析报告 

    • 建议商业零售企业不要自己再重新起名字来描述 自己的损失情形。在出具损失情况分析报告时, 应尽量与3号公告表述一致。在情况损失报告中, 建议企业从会计记录、内部审批文件、相关证据 方面提供让人易于识读的内容。  第二条: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风、火、雷、震等 自然灾害,仓储、运输失事,重大案件等多种非 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非正常损失。根据25号公告 ,存货非正常损失应当专项申报。 

    • 第三条:存货单笔(单项)损失超过500万元以上 的,由于金额较大,因此,无论何种因素形成的, 均应当以专项申报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   (五)投资损失的填报问题 

    •   为了避免投资损失税会差异在两处填报两处重复调整,实际上《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这张表只能填入税收上计算为所得的 投资转让行为。税收上计算为亏损的投资行为应 该只填报在本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 明细表》(A105090)中。 

    •  第20张表:《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1 

    •   本表适用于发生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事项的纳税人填报。 

    • 注意事项: 

    •   本表第5计税基础:填报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发生损失时资产的计税基础,含损失资产涉及的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 第21张表:《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00 

    • 本表适用于发生企业重组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 在企业重组日所属纳税年度分析填报。   政策依据:财税〔2009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 告2010年第4号、财税〔201391号 

    • 注意事项: 

    • (一)对于发生债务重组业务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即债务重组所得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均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重组日所属纳税年度的以后纳税年度,也在本表进行债务重组的纳 税调整。 

    •   财税[2009]59号文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 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 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 税所得额。” 

    • (二)除上述债务重组所得可以分期确认应纳税 所得额的企业重组外,其他涉及资产计税基础与 会计核算成本差异调整的企业重组,本表不作调 整,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   第22张表:《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10) 

    •  本表适用于发生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 人在完成搬迁年度及以后进行损失分期扣除的年 度填报。 

    •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国 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1号 

    •  (一)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 

    •   1、对政策性搬迁进行定义并列举范围 

    •   2、两类收入应确认为搬迁收入 

    •    40号公告规定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包括两项收入: 搬迁补偿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 

    •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取 得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补偿收入。具体包括: 

    • (一)对被征用资产价值的补偿;(二)因搬迁、 安置而给予的补偿;(三)对停产停业形成的损 失而给予的补偿;(四)资产搬迁过程中遭到毁 损而取得的保险赔款;(五)其他补偿收入。 

    • 企业搬迁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 而处置企业各类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 是纳税人应注意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而 取得的收入,应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 所得税处理,不作为企业搬迁收入。 

    •  3、两类支出可确认为搬迁费用 

    •  40号公告规定搬迁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搬迁所发生 的企业资产处置支出,可以作为搬迁费用。 

    •  搬迁费用支出,是指企业搬迁期间所发生的各项 费用,包括安置职工实际发生的费用、停工期间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临时存放搬迁资产 而发生的费用、各类资产搬迁安装费用以及其他 与搬迁相关的费用。 

    • 资产处置支出,是指企业由于搬迁而处置各 类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变卖及处置各类资产 的净值、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税费等支出。 

    •  4、搬迁资产税务处理发生重要变化 

    • 40号公告规定,新购置固定资产支不得从搬迁收 入中扣除。企业搬迁期间新购置的各类资产,应 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 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及折旧或摊销年限。 

    •  原国税函[2009]118号规定:企业根据搬迁规划, 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 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 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 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 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 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 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 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 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 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  第23张表:《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20

    •   本表适用于发生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项目的 纳税人填报。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款:未经核定的准 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  (一)经核定允许扣除的准备金政策汇总 

    •   5大类18项准备金 

    •   1、证劵期货行业,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有6项, 其中证券类准备金有3项,具体为证劵交易所风险 基金、证劵结算风险基金、证劵投资者保护基金; 期货类准备金也有3项,具体为期货交易所风险准 备金、期货公司风险准备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 金。

    • 2、金融企业,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有3项,具体 为金融企业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金融企业涉农 贷款损失准备金、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 

    •   3、保险公司,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有6项,具体 为保险保障基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 准备金、长期健康责任准备金、未决赔偿准备金、 巨债风险准备金。 

    •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 有2项,具体为担保赔偿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 金。 

    •  5、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 有1项,具体为特别风险准备金。 

    •  (二)不允许扣除的准备金 

    •   普通企业计提的八大准备金不得扣除,产生税会 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三)特殊事项:小额贷款公司能否比照金融企业核定准备金税前扣除? 

    • 第24张表:《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 

    •   本表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在本纳税年度及本纳 税年度前5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合并、分立转 入(转出)可弥补的亏损额、当年可弥补的亏损 额、以前年度亏损已弥补额、本年度实际弥补的 以前年度亏损额、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 

    •  第2纳税调整后所得,第6行按以下情形填 写: 

      (1)表A10000019纳税调整后所得0, 第20所得减免0,则本表第2列第6=本 年度表A10000019-20-21行,且减至0止。   第20所得减免0,填报此处时,以0计算。 

    • (2)表A100000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0, 则本表第2列第6=本年度表A10000019行。 

    •   第1行至第5行填报以前年度主表第23行(2013纳 税年度前)或表A10000019行(2014纳税年度后) 纳税调整后所得的金额(亏损额以“-”号表 示)。发生查补以前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追补 以前年度未能税前扣除的实际资产损失等情况, 该行需按修改后的纳税调整后所得金额进行填报。

    • 第25张表:《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 细表》(A107010 

    • 本表适用于享受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和加计扣除 优惠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税收 政策规定,填报本年发生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 和加计扣除优惠情况。 

    • 1、企业在国债持有期间,会计上一般按照权责发 生制确认利息收入,而税法上在持有期间不确定 收入,在填报时,企业可通过《未按权责发生制 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3行的调减栏,将会计上确定的利息收入调减 

    • 2、企业在国债到期兑付或转让国债取得利息收入 时,税收上应按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收入计入应 纳税所得额,但由于在持有期间会计上已经按权 责发生制确认了部分利息收入,并按税收规定进 行了纳税调减。因此在年度申报时,应先通过《未按权责发生制 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3行的调增栏,将 会计上以前确认的利息收入进行调增,再判断是 否符合免税条件,再通过本表第2国债利息收 入进行调减处理。 

    • 第26张表:《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A107011 

    •  本表填报本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情况,不包括 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 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 本表第6列“依决定归属于本公司的股息、红利等 权益性投资收益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投资比 例计算的归属于本公司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 资收益金额。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83条免税收入规定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 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   条例没有规定必须按照投资比例分红! 

    • 《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  如果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投资方从而多获得的分红,能否填报第6列? 

    •  第27张表:《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2) 

    •  本表适用于享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的纳税人,填报本年发生的综合利用资源 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情况。 

    • 第28张表:《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 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3 

    •   本表适用于享受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 息、保费收入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   第29张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4) 

    •   本表适用于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  (一)提醒:非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 建议:提前在科技部门或经信部门进项研发费科技立项!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 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  (二)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相关政策解析 

    •   1、财企[2007]194号 

    •   研发费日常核算可参照财企[2007]194号归集(会计口径),外资企业也可参照执行。 

    •   该口径比税法口径要宽! 

    • 2、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下列实际发生的下 列费用支出,允许加计扣除:   

    •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 用。 

    •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 金、津贴、补贴。 

    •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 赁费。 

    •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 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 备开发及制造费。 

    •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  3、最新的财税[2013]70号文,允许对研发费税务口径放宽! 

    •   以下费用也可以加计扣除: 

    •   (1)研发人员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   (2)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 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 

    •   (3)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 段购置费 

    •   (4)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 

    •   (5)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 (三)重大利好:政府补助放弃作为不征税收入待遇,其支出能够作为研发费加计扣除! 

    •  本表第11减: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的部分且第12可加计扣除的 研发费用合计等于10-11。 

     基本政策规定: 

     所得税法第三十条“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 举例:例:A企业2014年进行甲研发项目的研发工作,企业共投入85万元,其中直接消耗的材料费用10万元,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30万,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有关折旧费15万元,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费10万元,中间试验费用20万元。最终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有45万元,其余40万元费用化处理。85万元总投入中40万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并已做不征税收入处理),40万中有10万符合资本化条件,30万进行了费用化处理。以往年度研发形成无形资产100万元,当年加计摊销额为10万。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均按直线法10年摊销。 

     填报过程 

    • (一)年度研发费用合计=85 

    • (二)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合计=年度研发费用合计-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的部分=85-40=45

    • (三)计入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计入本年损益的金额×50%=(40-30)×50%=5 

    • (四)无形资产本年加计摊销额=本年形成无形资产加计摊销额+以前年度形成无形资产本年加计摊销额=(45-10)×50%÷10+10=11.75 

    • (五)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合计=计入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无形资产本年加计摊销额=5+11.75=16.75 

    • 第30张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 

    •  本表适用于享受所得减免优惠的纳税人填报。纳 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本年发 生的减免所得额优惠情况。

    • 备注:企业所得税优惠导向由“企业属性优惠” 向“项目优惠”为 

    •   第31张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 

    •   本表适用于享受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 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 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48号):八、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项目的,应分别核算,单独计算优惠项目的计税依据及优惠数额;分别核算不清的,可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比例分摊法或其他合理方法进行核定。” 

    • 例:A企业201311日向B企业(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00万元,股权持有到20141231日。A企业2013年底结转的尚未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为20万元,本年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5万元。(B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营业)额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填报过程:

    (一)2014年度新增的可抵扣股权投资额为100×70%=70万元;

    (二)本年可抵扣的股权投资额为70+20=90万元;

    (三)本年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85万元<可抵扣的股权投资额90万元,本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则为85万元;

    (四)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为90-85=5万元。 

    •  第32张表:《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 

    • 本表适用于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本年 发生的减免所得税优惠情况。 

    • 关于项目所得额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叠加享受减免税优惠(A10704028行) 

    •   案例:A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应税所得为3000万元,另有技术转让所得为700万元,技术转让所得符合税收优惠条件。 

    •  A公司当年利润为3700万元,其中技术转让所得500万元免税,填报在A10702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第34行,减免所得500万元,同时35行填报100万元,最终该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为3100万元, 由于该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所以A1070402行 高新技术优惠金额需要填报3100*10%=310(万 元) 
      

    • 但是,国税函【2010157号文件明确规定,减半 征收是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技术转让200万元减半征收,应该按照25%减半征收,应该 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而按照15%减半征收只缴 纳15万元,两者相差10万元。 

    •   本表第28行:减:项目所得额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叠加享受减免税优惠 

    •   该公司最终减免所得税优惠金额为310万减去10万 元,等于300万元。 

    基本政策规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01411日至201612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注意事项: 

         根据其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和应纳税所得额超出10万低于30万(含30万)的企业,区分两种情况:

    1、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的小微企业,其减按50%部分换算成减免税填入A107040第一行,即根据主表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减征15%5%+10%)企业所得税金额。

    2、应纳税所得额超出10万低于30万(含30万)的企业,A107040第一行填报主表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减征5%的企业所得税金额。 

    •  第33张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 

    •   本表适用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 本表第8行“二、本年企业总收入”:填报纳税人 本年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 收入,为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包括:销 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 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 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 入。 

    • 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规定: 

    •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   第34张表:《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 细表》(A107042) 

    •   本表适用于享受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的纳税 人填报。 

    •   注意事项: 

    •   1、关注人员指标、收入指标、研究开发费用指标 

    •   2、关注20111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与20111日以前成立的企业 

    • 第35张表:《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 

    •   本表适用于享受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优惠的纳税人填 报。 

    •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 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 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 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   第36张表:《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 

    •   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 

    •   填报本年来源于或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所得按照 税收规定计算应缴纳和应抵免的企业所得税。 

    •  第37张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 

    •   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 

    •   填报本年来源于或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所得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

    • 第38张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A108020 

    •   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 

    •  填报境外分支机构本年及以前年度发生的税前尚 未弥补的非实际亏损额和实际亏损额、结转以后 年度弥补的非实际亏损额和实际亏损额。 

    • 第39张表:《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A108030 

    •   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 

    •   填报本年发生的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所得按 照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抵免的所得税额。 

    • 第40张表:《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 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 

    •  本表适用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的纳税人填报。纳税 人应根据税法、财预〔2012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公 告2012年第57号规定计算总分机构每一纳税年度应缴 的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 

    • 第41张表:《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 税分配表》(A109010 

    •   本表适用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填报。 

    •  本表填报总机构所属年度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以及 所属分支机构在所属年度应分摊的所得税额。 

    •   注意事项: 

    •  (一)年度汇算清缴中,计算分配比例的三因 素基数统一确定为各分支机构上年度的营业收 入、职工薪酬、资产总额。 

    • (二)计算分配比例的“三因素”(营业收入、 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的基数口径与会计口径一 致。 

    •  例如:职工薪酬是否完全按照会计归集来处 理,即是否包括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福 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另外,是否包括 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按照总局解读稿规定就是参照会计口径。 

    • (三)哪些口径可以共享? 

    •   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并不是将各家自己算的调整数汇总,如福利费,A机构自己算调增10元,B机构不超过 它自己发的工资薪金的14%,有20元的空间没使 用,此时可以挪出10元给A,合计起来并不超标。 

    •  这些可以共享的口径如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 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捐赠、工会经 费等等,尽管有异议认为如补充医疗、补充养老等要 与属地机构应对接各个计算,但这没有相应的填报要求,因此不建议作单独的考核。 

     

    Copyright © 2008 临沂国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长沙路交汇北冠蒙大厦4楼 邮编:276000
    电话:0539-3129777、7975665 传真:0539-3128777 E-mail:1603635580@qq.com
    鲁ICP备09024949号-1